不知道為什麼,小孩便秘竟然成了現代的文明病。很多媽媽愁眉苦臉地帶孩子來門診,就是為了解決孩子大便很硬,大便會哭,大便會出血等等問題。

首先媽媽要知道的是:什麼是真正的便秘?第一,大便會痛,會哭,甚至流血;第二,糞便太硬,用力擠10分鐘以上還是出不來;第三,超過三天才大一次便,而且很硬。

什麼不是真正的便秘?第一,喝母奶的寶寶超過三天大一次便,甚至七八天大一次,只要是軟便,都不算便秘。第二,糞便雖然很粗,量很多,但是寶寶用力擠就可以擠出來,不哭不鬧,只是臉紅脖子粗,這種都是正常體質,不算便秘。

如果您的寶寶有便秘的問題,請認真的配合我下面的作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改善的。

六個月之前的寶寶

如果可以餵母奶,就盡量餵,喝配方奶比較會便秘。

如果已經喝配方奶了,也沒有母奶可用,可以在正常的餵食以外,給寶寶喝一些水(一天約60-120cc)。注意,這些水不要和正餐一起餵食,最好是分開給比較好,才不會影響熱量攝取。

如果超過兩天沒有大便,可以用肛門溫度計(肛表)抹凡士林刺激肛門口。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

快點把奶慢慢減少,開始給副食品。牛奶是便秘的元兇,能少則少。

副食品每天至少兩次,必須含有纖維素高的水果泥,蔬菜泥。蔬菜量要夠多,不可以只一小片菜葉而已,至少要20克以上。蔬菜要用果汁機打爛,避免纖維太粗打不爛的菜梗。至於水果,纖維質高的包括柳橙,木瓜,水梨,葡萄,李子,桃子等等。至於芭樂,香蕉,與蘋果,皆幫助不大。

副食品的稀飯或米糊,請改用糙米來熬。

油脂類要足夠。如果吃的副食品沒有油脂,可自行添加麻油,橄欖油,亞麻仁籽油..

一歲以上的孩子

基本上可以不用喝奶了。另外優格,優酪乳,芽芽餅,零食,通通都停掉。

吃糙米。糙米是最好的『益生質』;很多媽媽只吃益生菌,卻不知道沒有益生質,益生菌很快就死光光了,根本沒有效果。

更大的孩子可以吃全麥麵包,高纖餅乾等等富含益生質的食物。四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吃爆米花(但不可以把咖啡色硬硬的殼吐掉,那才是最重要的部份)。

確定孩子每天都有吃足量的蔬菜與水果,請注意『足量』。高纖的水果請看上面所述。如果能吃皮的水果,盡量連皮吃。

果汁請喝黑棗汁。其他果汁包括柳橙汁,都不是很有效,除非把纖維都打進去。

多喝水,這個年紀以上的孩子可以喝蜂蜜水。

一樣,油脂攝取要夠。

至於軟便劑,只是急性期用來緩解便秘的症狀,暫時吃一陣子,同時依上述建議改變飲食,之後就不應該再一直吃藥了。較大的孩子如果正在訓練上廁所,必須規定他們每天都要排便。益生菌,有幫助,但是要配合益生質的攝取,光靠那個是沒有用的。其他什麼牛奶泡濃,泡稀,換奶粉品牌,吃中藥等等作法,皆不建議。持之以恆,相信能讓您有個順暢的排便寶寶!

粉絲提問

Q:請問吃益生菌真的能治便秘、讓排便順暢嗎?兒子1歲多,雖然每天都有便意,可是即便使盡全力仍然上不出來,這種情形一天可能出現2-3次,排便也從每天排一次變成2-3天排1-2次!由於平日是長輩幫忙帶,長輩聽說讓小孩吃益生菌會有效,請問吃益生菌真的有效嗎?擔心以後會依賴吃益生菌才能讓排便順暢

黃醫師小叮嚀

A:吃益生菌對便秘有短效,沒有長效,目前並沒有任何研究證實益生菌可治療便秘。除了依照我便秘文章裡的建議確實執行之外,畢竟益生菌吃了也無害處,所以為了家庭和樂,您可以自己評估看看喔!

寶寶出生後頭幾天陸續將胎便排出,喝到奶水之後糞便的顏色逐漸由黑色轉變成深綠色以及黃色。黃色、咖啡色、深棕色或者綠色等大地色的糞便皆屬正常的顏色,白色、灰色或淡黃色的糞便通常代表嚴重的肝膽疾病,必須由醫師進一步診治。

大部分新生的寶寶在出生 24 小時內就排便了。此時的腸胃尚為無菌狀態,所以排出的糞便無臭味,外觀黑黑QQ 的,稱為胎便。有些寶寶出生之前在媽媽的子宮裡就解胎便了,原因可能與胎兒感染或者困難生產有關。

這些寶寶可能會發展成肺部的疾病,稱為「胎便吸入症候群」,需要加護照護。若寶寶出生超過 24 小時尚未排便,醫師將進行 評估是否患有腸胃道阻塞、肛門發育不良或者胎便箝塞。

寶寶糞便顏色是否正常?

寶寶出生後頭幾天陸續將胎便排出,喝到奶水之後糞便的顏色逐漸由黑色轉變成深綠色以及黃色。黃色、咖啡色、深棕色或者綠色等大地色的糞便皆屬正常的顏色,白色、灰色或淡黃色的糞便通常代表嚴重的肝膽疾病,必須由醫師進一步診治。紅色的糞便原因較多,生產時吞食媽媽的血水或者哺乳時吸到出血的乳頭皆可造成,但最好還是請醫師評估是否正常。

寶寶一天應該排便幾次才正常?

寶寶排便的情況有很多種,因此很難去定義正常的排便次數。原則上喝母乳的寶寶較喝配方奶的寶寶排便次數多,寶寶年紀愈大排便的次數則漸漸減少。新生的寶寶放屁時常常會帶出一些糞水,或者連續分批解出少量的糞便。建議父母不要急著換尿布,等寶寶全部解完再一次清理。

哺餵母乳與配方奶寶寶的大便有何不同?

母乳寶寶的排便次數較多,糞便顏色偏芥末黃,外觀上較水稀,會參雜一些白色點狀的雜質。而多數配方奶寶寶則是每天至少解一次便,糞便顏色呈黃色或者棕褐色,外觀上像漿糊或成形的軟便。

出生 2 週內的母乳寶寶每天排便若少於 3 次,或者每次糞便的量少於 50 元銅板,可能是由於沒有喝到足夠的奶水,須注意體重是否有成長、是否有哺乳的問題。有些母乳寶寶的糞便顏色偏綠,可能餵奶的間隔太久了,建議按照寶寶的需求來哺乳。

滿月後的母乳寶寶排便差異性較大,可能一天好幾次,也可能好幾天甚至超過一週才排便。健康的母乳寶寶鮮少出現排便困難或硬便的狀況,若寶寶超過 5 天才排便,還是請兒科醫師做初步的評估,排除腸胃道疾病的可能。

寶寶是不是便祕或腹瀉了?

有些寶寶排便時出現臉紅脖子粗、哭鬧的現象,父母不免擔心是否有便祕的問題?排便對寶寶而言是需要費力的,因此父母平時可以幫寶寶做腹部按摩,幫助寶寶排便更順暢。

若寶寶排便時異常躁動不安、持續嘔吐、排便次數突然減少、糞便過硬或者含有血液、用力超過 10 分鐘仍解不出,可能真的是便祕了,還是請兒科醫師來處理。

反之,當寶寶的糞便愈來愈水稀,或者排便的次數超過餵奶的次數,要考慮是否腹瀉了,最好儘快尋求醫療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肯肯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