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戒糖的9個徵兆
· 張詠晴
· 天下雜誌
· 2018-09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大幅度減少糖分攝取。
你一天當中所需的卡路里,只該有5%來自添加糖。
換句話說,你一天只該吃進約6茶匙的添加糖,再換算成一杯手搖飲料的話,大概只有230C.C。
一般美國消費者單日攝取的糖量,大約是WHO建議的4倍,也就是一天22茶匙。而台灣沒有國民糖攝取量與食物來源的正式統計資料,但是如果身體出現以下幾個狀況,大概就是在告訴你,該減少糖分攝取了。
一、你的皮膚更常長痘痘或出狀況 攝取太多糖分對皮膚很傷。美國《營養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報告指出,高糖分飲食與長痘痘(痤瘡)有密切關係。 飲食中糖分較高的受試者,比起低糖飲食的受試者,更容易滿臉痘痘。
二、你老是覺得很累 如果你的早餐或午餐吃下像是貝果這類富含糖分的飲食,卻缺少優良的蛋白質、纖維和脂肪,你的精力會直線下降,容易提不起勁、昏昏欲睡。 更糟糕的是,你還可能沒來由的頭痛,只想爬上床。
三、牙醫帶來壞消息 你口腔裡的細菌在消化任何一種碳水化合物時,都會產生一種「酸」,當這種酸與你的唾液結合,就會產生齒菌斑。 如果沒有短時間內清潔口腔,它就會開始侵蝕你的琺瑯質。
四、你有高血壓 正常血壓標準為「收縮壓120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80 mmHg」,高糖分飲食會把你的血壓拉高。 醫學專家曾在《英國醫學期刊》(BMJ)撰文指出,想要維持健康血壓,控制糖分比控制鈉攝取更重要。 作者寫道:「比起食用鹽來說,添加糖,特別是果糖,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五、你有高膽固醇 這個徵兆較為隱而不顯:如果你血液中的脂肪程度增加,那表示你該戒糖了。 過多的糖分會降低身體裡的好膽固醇(HDL),增加身體裡的壞膽固醇(LDL)。儘管目前還不清楚糖分究竟如何影響膽固醇和血脂,但報告作者主張,果糖會讓身體產生甘油三酸酯和壞膽固醇。 如果你的醫生已經提醒你降低膽固醇,戒糖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六、你健身、運動變得很吃力 運動一下子,就累歪,難道是年紀到了嗎? 想要有好的健身效果,你得先給身體好的燃料。如果運動對你來說,變成一件吃力的事,那或許就該怪高糖分飲食。 塔弗茲大學傅萊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博士伏歐塔(Folta)說:「如果在從事耗費體力前,你用高糖分飲食讓身體的血糖飆高,你在結束體力活動後將非常累,甚至有點慘。」
七、你的牛仔褲變緊了 如果你靠甜食慰勞自己,那麼你會在體重計上看到令你不悅的數字。《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指出,高甜度飲料與體重變重完全呈現正相關。(延伸閱讀:重度「壞糖」成癮者 戒糖瘦30公斤) 水永遠是最好的飲料,如果真的想騙騙味蕾,牛奶、茶、無糖咖啡都是好的選項。
八、你覺得憂鬱 多份研究指出,糖分攝取與憂鬱有關連。高糖分飲食會增加全身各部位的發炎風險。 Prevention.com網站指出,「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追蹤了7萬多位女性的飲食數據,研究人員從這些數據發現,一位女性攝取糖或精緻澱粉後,如果她血糖升高的幅度愈高,憂鬱的傾向也愈高。」(延伸閱讀:戒糖一個月會怎樣?)
九、你很容易餓 為什麼你動不動就想找零食吃?攝取高糖分飲食,卻缺乏蛋白質、纖維和其他營養素,會讓你很容易餓。 「吃下蛋白質、纖維和其他營養素,會讓身體紮紮實實地感覺有進食,但吃下糖分卻無法帶來同等的效果,」或者該說,你只會一時覺得飽,但瞬間又餓了,伏歐塔說。
很多人會說:「不吃糖,哪來的力氣工作、上課?」但大家都誤會了一件事,提供身體能量的並非食物中的「糖分」,而是「糖分」被分解轉化後的葡萄糖。實際上,我們的身體也能自行生產葡萄糖,因此,「糖」對身體而言,並非必需品,甚至是一種「有害之物」,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增加體脂肪,並罹患代謝症候群、使頭腦的運作鈍化,妨礙工作或生活、引發焦慮,招致不安定的精神狀態、誘發各式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過敏、在體內形成癌細胞的溫床,增加罹癌機率、加速身體老化,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失智症等...
「糖」是什麼?只有甜點才算含「糖」食物嗎?
並非只有巧克力、蛋糕等甜食,才算是「糖類食物」。
包括米飯、麵包、烏龍麵、蕎麥麵、拉麵等碳水化合物食物等,都屬於「糖類」。此外,口感帶鹹或不具甜味的食物,就不含糖嗎?錯,以米或小麥粉為原料的零食,如仙貝、米餅等,或具有甜味的水果、根莖類蔬菜中,也含有大量糖類。由此可見,現代人常吃的白米飯、愛喝的水果啤酒等,全都變成了一種「毒」。
只要三個月,狂瘦十七公斤
不知道各位開始執行「斷糖飲食法」後,第一個察覺的具體感受,是否為「體重減輕」呢?效果快的人,大概從隔天開始,就會感覺身體變輕盈,體重也會在三天內開始下降。
換言之,「斷糖飲食法」的魅力就是,不必減少平日的用餐量,只要避免食用含糖食物,即可輕鬆達到減重效果。
不僅可以吃牛、豬、羊、雞肉或海鮮類等,連普林含量高的鮭魚卵或海膽也無妨。因為由普林引起的痛風,亦可藉由斷糖飲食治癒;至於膽固醇高的雞蛋,或純麥釀造的啤酒,也都可放心食用。
我已經邁入斷糖生活第五年了。最初會對「斷糖飲食法」產生興趣,是因為想了解癌症、糖尿病與憂鬱症間的關係,秉持著作為醫師的實驗精神,我開始親自體驗斷糖生活。
結果一個月後,體重約減輕五公斤,第二個月又減輕了五到六公斤,三個月下來,竟然整整瘦了十七公斤。
持續斷糖,有效養成「易瘦」體質
此外,「斷糖飲食法」也是一種「不易復胖」的減肥法,因為習慣斷糖飲食後,身體便會慢慢適應新的飲食方式,內在生理機能也會自動調整至最佳狀態,不僅身體變健康,更能享瘦一生。
斷糖TIP:執行「斷糖飲食法」後,更容易管理身材,遠離肥胖。
為了體重不斷少吃,只會越減越肥
不論性別、年齡,為了健康或外貌,減肥似乎成為大家一輩子所面臨的課題。因此,社會上充斥著各種五花八門的減肥偏方,如香蕉減肥法、蘋果減肥法、高麗菜減肥法、氣泡水或優格減肥法等,有效或無效的減肥資訊充斥在社會上,想必讓大家感到無所適從吧?
於是,大多數的人最終還是決定採用最方便且簡單易懂的方法。那就是「減少卡路里,餐餐計算熱量」,因為人們始終相信,只要少吃,就會瘦。想必已有不少人親自實踐過「餓肚子減肥法」,但是,這種減肥法根本不可能長久且順利地進行。當肚子非常餓時,就會立刻破功,開始暴飲暴食;就算體重真的減輕,不久後又會立刻復胖,甚至比之前更胖。
因此,一旦使用錯誤的減肥法,不僅無法變瘦,外表亦可能憔悴、顯老,身體狀機能會變差,甚至引發令人意想不到的可怕疾病。
盲目的少吃,體重不會減輕
真正的減肥,不是減輕體重,而是減少肥胖的來源,即「體脂肪」。體脂肪降低後,體重自然會下降,這才是真正的健康瘦身,也是唯一不復胖的理想形式。如果一直誤解這點,不僅一輩子都瘦不下來,更可能踏上「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的恐怖軌道,千萬不可忽視。
斷糖TIP:唯有降低體脂肪,才是不復胖的健康減肥法。
做到三件事,「斷糖減肥法」一定會成功
「減少體脂肪」才是真正的瘦身,這也是最健康且理想的減肥法。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除了「減少體內原有的體脂肪」,同時也要「避免新的體脂肪囤積體內」,並將身體打造成不易堆積脂肪、容易燃燒熱量的「易瘦體質」。做到上述三點,才是真正的健康瘦身,請各位務必牢記於心。
因此,我特別為「斷糖減肥法」制定了三項原則。當你開始實行斷糖減肥法後,大約從第三天開始會感覺「咦,好像瘦了一點?」接下來,請你盡可能持續進行斷糖生活,同時仔細觀察身體的細微變化。
三個月後你將發現,現在的你和過去相比簡直判若兩人,不僅身邊的人,連自己都無法置信。
「斷糖減肥法」的三大原則
(1)禁止攝取糖分:不僅可以斷絕體脂肪的原料來源,還能消耗體內原本囤積的體脂肪。
(2) 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同時進行肌力訓練:動物性蛋白質是打造「易瘦體質」的關鍵。肌力訓練則可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脂肪燃燒。
(3) 一週進行三次有氧運動:慢跑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可大量燃燒體脂肪,達到加速減重的效果。
膠原蛋白若被糖化,外表一定顯老
除了加速老化外,「最終糖化蛋白」也會影響體內的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屬於蛋白質的一種,因此各位應該不難想像,蛋白質和糖結合(糖化)後,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吧?
糖化後的膠原蛋白不但會失去彈性,也會逐漸失去張力,使身體產生不適。其中,對於「肌膚」的影響最為嚴重。
「膠原蛋白」是維持肌膚緊實或彈力的重要成分,一旦膠原蛋白開始糖化,肌膚會顯得乾燥鬆弛,皺紋也會越來越多,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臭老」。
雖然「斷糖飲食法」無法返老還童,回到二十幾歲時的青春美貌,但是,只要體內不再生成新的最終糖化蛋白,便可維持現有的最佳狀態,想要保持年輕活力,並非不可能的事。
體內的膠原蛋白一旦減少,血管將不堪一擊
此外,「膠原蛋白」對於遍布在人體的「血管」而言,也十分重要。如果血管內含有充足的膠原蛋白,便能維持柔軟度與彈性,配合血流自由地伸縮,達到預防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相反的,當「膠原蛋白」被最終糖化蛋白破壞,失去柔軟度和彈性時,血管就會變得脆弱不堪。如此一來,血管內形成血栓、阻礙血液循環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更可怕的是,若最終糖化蛋白堆積在血管內壁,甚至會引發動脈硬化,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等要命疾病。
斷糖TIP:執行「斷糖飲食法」,可避免體內產生糖化作用,常保青春。
科學佐證的戒糖技巧 10招基本功抗誘惑
2018-02-25 10:28聯合報 輯譯/王郁婷
戒糖不容易,尤其對嗜吃甜食的美國人更是如此。西方人如何拒絕隨手可得的甜食?以下是10個專家提供、有科學佐證的戒糖技巧,不妨試試。
1.吃一頓飽含蛋白質的早餐
有研究指出,早晨攝入蛋白質,可減少對於糖類食物的渴望。優質蛋白質(lean protein)例如酸奶、雞蛋、花生醬、低脂乳酪等,可降低肌餓激素的分泌,並增加酪酪肽(PPY,一種飽腹感激素)。
密蘇里大學一項研究顯示,食用高蛋白早餐者,接受核磁共振掃描結果顯示,大腦與飢餓有關的區域活動明顯減少。
2.不要讓自己餓肚子
一天之中,跳過任何一餐不吃,絕對會燃起你對糖的渴望。不吃飯會降低血糖,導致你東吃西吃,以彌補身體錯失的卡路里。每天進食五次──三餐與兩次點心──內容包括五穀雜糧、豆類、瘦肉、魚類、堅果、無糖低脂乳品、雞蛋和蔬菜,它們會讓你感到飽足,提供足夠的優質蛋白質、燃燒碳水化合物,穩定血糖和胰島素,也會因此消除對糖的渴望。
3.找出隱藏的糖
許多糖潛藏在食物中,你吃起來甚至不會覺得甜。從番茄醬到餅乾、沙拉醬、義大利麵醬,這些隱藏的糖分不只讓你攝取過量,更會刺激食欲讓你吃得更多,陷入惡性循環。把廚房和冰箱的食物翻出來,仔細看看成分說明,找出在前幾個成分中列出「糖」的食物(列在愈前面表示含量愈多),然後尋求低糖替代品。
4.增加其他的氣味
的確,糖的甜味讓人著迷,但你也可能因此錯過其他美妙的口味。如果你試過在菜餚加入香草莢、用新鮮羅勒葉佐番茄片,就知道香草可以增添迷人的氣味。其他如醋、初榨橄欖油、檸檬和橘皮、辣味醬汁等,不一定要倚賴糖帶來味覺刺激。試著用一根肉桂棒攪拌咖啡,用更多的味覺冒險,逐漸擺脫對糖的依賴。
5.要睡滿睡飽
降低對糖渴望最重要的一點是,平衡體內的激素──觸發食欲的飢餓素(ghrelin)、左右飽腹感的瘦素(leptin)以及胰島素。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幾個晚上睡眠不足,會使瘦素下降18%,飢餓素提升到30%,單是這兩項改變就會讓身體對含糖食物的需求遽增到45%。睡眠不足不僅使含糖食物更具吸引力,更可能降低抵抗它們的能力。
6.讓身體動起來
如果你強烈感覺到對糖的渴望,讓身體動起來有助於壓抑它。根據《應用心理學,營養和代謝》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坐的時間愈長,對食物的渴求愈大,即使你的身體不需要卡路里。適度運動也有助於保持肌肉對胰島素敏感;重力訓練建立更強的肌肉,以消耗更多的葡萄糖。你喜歡的任何體能活動,都會幫你的大腦和小腹擺脫對糖的渴望。
7.斬斷甜食與情緒的連結
情緒撫慰與甜食的連結由來已久。成長過程,長輩以糖果作為獎勵?還是用甜點當成完成一件工作後的犒賞?打破這個情感連結的第一步是,你必須意識到驅使你渴望糖的感覺。當同事端來一盒甜食,讓腦袋保持清醒:「停下來、慢一點、想一下,我真的需要糖嗎?還是我只是在餵養自己的情緒?」
8.補充鈣和維生素D
一些研究顯示,含有維生素D和鈣的綜合維他命,可能降低肌餓感並幫助減輕體重。身體多餘的脂肪含有維生素D,無法被身體利用,從而干擾瘦素分泌。如果缺鈣,身體脂肪酸合成酶可能增長五倍,脂肪酸合成酶是一種將卡路里轉化為脂肪的酶。
9.保持水分充足
身體脫水可能激發對糖和垃圾食物的渴望,並且會影響情緒。最近的研究發現,輕度脫水與疲勞、焦慮、注意力不集中有關,並可能讓你對購買食物更狂熱。身體的水分並非只來自白開水,吃大量的蔬果,也可以滿足部分水需求。
10.幫誘惑你的食物拍照
研究顯示,寫食物日誌的人,減重較容易成功。但並不是寫下你吃了什麼就好,《國際消費者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受試者用手寫和拍照記錄他們吃了什麼,他們都說,拍照和照片本身,提高了「正在吃什麼」的意識。吃東西前先拍照,已經是很多現代人的習慣,拍完後請給自己一個關鍵的暫停時刻,並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
醣/糖分不清?糖無所不在 這項最「地雷」
2018-02-25 09:51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報導
過去,專家一直強調鹽攝取過量對身體的壞處;近幾年,科學家開始注意到精製糖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從心臟、代謝到皮膚老化,精製糖的危害無所不在,偏偏很多人抗拒不了甜蜜的誘惑,開年健康第一件事,一起來戒糖,擺脫甜蜜的小魔鬼。
你分得清楚「醣」和「糖」嗎?糖果餅乾甜點裡含有「糖」分,人類身體與大腦運作所需的是葡萄「糖」,但天然食材裡富含的則大多是「醣」。市面上含糖食物百百種,常說吃糖會發胖,但低血糖時,一包白糖卻能救人一命。哪些對身體好,哪些又是百害無一利,讓營養師來告訴你。
醣/人體所需 糖/空有熱量
在羅東博愛醫院執業將近20年的營養師、營養科組長吳得束提出簡單的區分方法:吃起來直接感覺甜味存在的就泛稱「糖」,至於「醣」則是所有多醣類食物的通稱,也稱為碳水化合物,米飯、麵條屬之,全穀根莖類的地瓜、山藥、馬鈴薯也入列。
醣類是食物營養成分裡很重要的產熱量來源,舉凡大腦、器官、身體代謝都需要消耗由醣轉換成的葡萄糖,才能運作。但「糖」則是空熱量食品,沒有營養素,純提供熱量,提供的是攝取者的喜好性,不提供營養需求。
正視糖威脅 WHO下修攝取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位成年人每天熱量攝取約2000大卡,其中精製糖熱量以不超過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為限,換算糖量不可超過50公克。但自2014年起,WHO更加正視糖的威脅,將數值下修為≦5%,換算為25公克。
「精製糖營養成分微乎其微,但過量的糖,卻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吳得束說,過量的精製糖攝取也是導致這些慢性病盛行率往上攀升的原因之一。
精煉程度愈高 營養價值愈低
醣類依據分子結構,更可區分為單醣、雙醣、寡糖、多醣類;糖類則依加工程度,分為精製糖和天然糖。
糖由甜菜、甘蔗萃取出來加工而成,顏色愈白、精煉程度愈高,如冰糖、白砂糖、黃砂糖,蔗糖含量高達99%以上;反之顏色愈深則精煉程度愈低,卻也能保有其原有的營養價值,如黑糖的鐵質、鈣質含量高。
●天然果糖:天然糖類中的果糖,存在水果裡,作為甜味的替代,產生的熱量約只有精製糖的一半,以健康角度來看,可以適度取代精製糖類,但仍需注意需節制、適量。吳得束解釋,一般糖1公克產生4大卡熱量,果糖則是2.9大卡。
●楓糖和蜂蜜:這兩種糖,和果糖一樣屬於大自然裡的甜味劑,一公克產生的熱量僅2.5大卡,比精製糖更具營養價值,怕胖、怕高血糖者建議可用天然糖作為替代糖。
●海藻糖:市面上強調養生健康的海藻糖又是什麼?根據研究,海藻糖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許多可食用動植物及微生物體內,除了海藻類外,蘑菇類、豆類、啤酒及酵母等發酵食品中都有含量較高的海藻糖。吳得束表示,海藻糖有微量礦物質和維生素,添加在食物中可以保濕、增加Q度口感,比起一般精製糖,更建議食用,但歸屬糖類,攝取過多對血糖還是有影響。
●寡糖:存在於香蕉、洋蔥內的寡糖,是少數被推薦的「好糖」,不只低熱量、一公克僅0-2.5大卡,可以提供腸道有益菌所需養分,使比菲德氏菌長得好,進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長,達到人體腸內的健康。且寡糖不像蔗糖,會被口腔細菌利用造成齲齒,好處大於壞處。
糖與醣常讓人混淆,但總結來說,選擇天然的醣,轉換作為身體能量來源,營養成效優於糖。若還是戒不了「糖」,選擇精緻程度較低的黑糖,把白糖當成最後選擇,並力行總量控制。
糖無所不在 果汁最「地雷」
平常食物裡面充斥著精製糖,舉凡早餐店保久乳、豆漿、紅茶、奶茶,甚至看似健康的果汁、優酪乳都有糖添加,其中尤以果汁最「地雷」,若沒有標示100%純天然果汁,一定含有額外添加的精製糖。
要真的每天零糖攝取、徹底根除並不容易,吳得束建議,漸進性減糖,可以先從身邊開始,「不要在家裡擺含糖飲料、不要養成隨手攝取含糖飲品習慣」,把有糖和無糖飲食互相搭配,多了健康又可兼顧口感。
吳得束建議,購買零食前,學會認識「營養標示」,就像食品的身分證,每一份食品所含的熱量、脂肪、蛋白質含量寫得清清楚楚,糖類一般會標示在碳水化合物類別的下方。
百壞有一好
低血糖危急時 糖能救命
●吳得束說,精製糖雖然沒有營養成分,但有時卻是低血糖患者的救命良方。若在醫院會注射葡萄糖,人體直接吸收,能迅速讓血糖回歸正常值;但若在家或在外,一包15公克的白糖溶於溫開水、含於口中,也能讓血糖回升。
並非只有甜食才含糖,其他像是米飯、麵包、烏龍麵、水果或某些根莖類蔬菜,也含有大量糖分,多吃不但對身體無益,甚至會造成各式疾病。這些隱藏在食物中的糖分,萬萬別吃下肚!
斷糖減肥法第一步,就是徹底地戒斷糖分「三」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