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3-6歲的孩子
Q:如何培養主動愛閱讀的小孩?
1.父母是愛閱讀的人
2.從嬰幼兒時期就抱著孩子看書,並為他說故事到12歲
3.家裡充滿了書
4.每週帶孩子去圖書館或書店
5.和孩子分享你看的書,或討論他看的書
6.不要吝嗇買書的錢
7.和孩子一起唱歌、唸詩
8.把書當禮物送孩子,用閱讀當作獎勵
9.讓孩子自己挑書
10.留出家庭閱讀時間,全家一起閱讀
家有6-9歲的孩子
Q:為什麼孩子到了小學低年級,還是在看圖多字少的圖畫書?有些原本愛閱讀的孩子,到了小學中年級,突然不愛看書呢?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
孩子低年級時接觸的是文字量少的文章及繪本,閱讀能力不足的情況在低年級還不明顯。但若不及時補救,沒有好的引導,當他跨到高年級,就只能停留在讀漫畫、短文及繪本。學業成就也將出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學習的差距將在日後愈拉愈大。
研究領域為閱讀心理學的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明蕾指出,孩子要能獨立閱讀至少要一千五百字的識字量,若能達兩千五百字,閱讀速度會比較快。
6招,幫他克服9歲的「閱讀之壁」
1.從橋梁書或短文下手
橋梁書是協助孩子由繪本過渡到文字書的必讀好物,文字量比繪本高,但字彙量和語句結構經過設計,讓孩子讀起來有一點挑戰性卻不覺得吃力。
2.說故事給孩子聽
幫助孩子將整套書看完,培養閱讀的習慣,享受聽故事的樂趣,進而引發閱讀的興趣。
3.足夠的閱讀量
在閱讀中,孩子會真正理解字的用法、學會更多字、認識字的組成規則、培養語感。
4.請孩子朗讀文章
因為孩子先會說話才會閱讀,「會說的」語彙遠大於「會讀的」,所以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請他朗讀內容,會使抽象的文字符號語言化,幫助他理解。
5.適當的引導,並且提供適合的書
會讓孩子從「學習如何閱讀」走向享受「透過閱讀學習新知」的樂趣。
6.常常在他面前展現「透過閱讀學習新知」的喜悅
做孩子喜愛閱讀的好榜樣,常常和孩子分享你看的書,或討論他看的書。
家有9-13歲的孩子
Q:孩子到了國中卻仍只看漫畫,或是固定讀某一類的書,該怎麼辦?
九到十三歲是「讀到思」很重要的養分期。一方面是學習進到新的領域,二方面是腦的發展也準備好迎接多元觀點。
九歲之後,孩子透過閱讀學到全新的知識、對字彙的意義有更豐富的理解,累積背景知識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學習目標。孩子會接觸到教科書、雜誌等不同文本,也會閱讀史地科學等廣泛主題,多數的閱讀內容與事實、概念、和操作有關。慢慢的,孩子才會從閱讀接收到不同觀點,開展分析與批判的能力。
研究領域為閱讀心理學的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明蕾說明,理論認為十三、十四歲是發展多元觀點的關鍵期,與腦皮質的成熟度有關,這個時候孩子開始脫離「非黑即白」的童話世界,體會人生的矛盾與複雜。如果前階段的閱讀精熟了,就可能透過閱讀培養多元觀點。
6招,幫孩子通過13歲的「思考之壁」
1.挑選有深度的書
從有人性張力與深度故事,或是偵探推理書開始。讓自主性高的大孩子自己選要讀的書,也是引發閱讀動機的好方法。
2.用朗讀為孩子導覽書
朗讀故事給孩子聽,可以幫助孩子從「看情節」到「注意細節」,幫助理解與思考。幾次之後,孩子會習慣慢下來看書,看細節、思考。
3 .抽出時間讀閒書
課業繁重、有趣的事變多,「沒時間閱讀」是大孩子閱讀的「大敵」。一定要為孩子留下時間廣泛閱讀。
4.接觸多元領域不偏食閱讀
多帶他接觸不同領域的書、和他分享你正在閱讀的書,把不同的世界帶到他面前。
5.一起提問和討論
花時間和孩子交流彼此最近在看的書,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閱讀興趣與想法,也能增進彼此的感情。
6 與其限制,不如用良幣逐劣幣
與其限制孩子不能讀的書,不如為他多多提供好書,良幣逐劣幣。當他嘗過好的東西,他就會懂得分辨,培養出閱讀的品味。
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
學歷不能遺傳,但是家庭環境會左右孩子的學歷!比起選個好的補習班,或是拜託老師多多照顧小孩,不如把家中佈置成適合學習的環境更為重要!日本教出最多考上東京大學學生的人氣名師,揭露會念書小孩的家裡都在做的事情,幫助您從小就培養出孩子一生的學習動力!
讓孩子自由體驗,經驗教育才有效果
抱持「壞掉也沒關係」的心態,讓孩子接觸任何東西。
實行經驗教育時,要抱持「讓孩子體驗任何事,接觸任何東西」的心態。例如,家長把顯微鏡或是天文望遠鏡買給孩子。給了孩子之後,要怎麼使用,就要交給孩子去負責。無須對孩子說:「要好好地讀使用說明書以後,再使用才行。」或是,「你看,普通都是這樣用吧!」之類的話。
家長如果在旁邊一直提出意見,孩子說不定就會失去使用的心情。不僅如此,還會失去自我思考的機會。同時,就算孩子把顯微鏡或天文望遠鏡弄壞,也絕對不要跟孩子生氣。
孩子有時或許是因為想了解其中構造,才會將器具解體。這種時候,非但別對孩子生氣,還要鼓勵他這樣做才好。對於孩子有興趣的事物,要徹底地讓孩子盡情去體驗。在這過程當中,就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獨創力。
假設顯微鏡與天文望遠鏡壞掉,再也不能使用,只要想著這對於孩子的頭腦有幫助,就不會覺得這是一筆昂貴的開銷。總之,就是讓孩子盡情地體驗。特別是在小學為止,讓他們多多經歷這樣的體驗,是很重要的。不過,在讓孩子體驗的同時,安全層面的考量也是必要的。
家長在讓孩子自由體驗的同時,也要好好注意孩子的行為。請大家在細心注意、不讓孩子受傷的前提之下,讓孩子自由體驗任何事物。
把家裡布置成「學習主題樂園」
要培養出聰明的孩子,那麼營造出「喜愛學習」的家庭環境,就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說,要將家裡布置成「學習主題樂園」,讓孩子能夠接受「學習是理所當然」的概念。
例如,讓家裡充滿著書、圖板遊戲、益智遊戲、天文望遠鏡、顯微鏡、教科書、參考書、理科實驗套組、英語DVD等,具有教育效果的娛樂道具。只要覺得能對孩子有幫助的,就儘管買下來,放在家裡的各個角落。
只要營造出視教育、知性為理所當然的家庭環境,孩子就會自己朝「學習」的方向去努力。
「學歷會遺傳」是真的嗎?
我強烈感受到「孩子的學習能力,會大大受到家長的生活形態所左右」。
家長自己積極從事知性活動,花心思營造知性家庭環境的話,較容易引導孩子學習能力的成長。反其道而行的家庭,要使孩子的學習能力成長就比較困難。
例如,有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非常熱心,自己卻不愛學習。讓孩子去上補習班,叮嚀孩子「要好好念書」,自己卻都沒有學習任何事物,電視都只看綜藝節目,也不閱讀,對於孩子學習的內容也毫無興趣。像這樣的家庭,要使孩子的成績有所成長,絕非易事。
補習班的工作,就是要在短期內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成長,讓學生得以進入他們希望進入的學校。但是,孩子所成長的家庭環境,更是影響甚鉅。補習班講師要在有限時間內,顛覆這些影響是相當辛苦的。這當然並非不可能,只是隨著孩子年齡愈大,要補足其差距就愈來愈難。
聽起來誇張,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實。
例如,每天一小時,持續十年的話,就有3650天(閏年除外)。換算成小時就有3650個小時。每天看一小時新聞節目長大的孩子,與幾乎都不看新聞長大的孩子比起來,接觸知識的時間可說是壓倒性地多很多。相對地,在累積知識量上,前者也是較有利的。
所以,不是「學習能力會遺傳」,而是「家庭環境會左右學歷」。因此,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務必要營造一個有知性環境的家庭。事先將書籍隨意擺放於家中各處
書籍的放置處不僅止於「書架」。「看書」,對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與「人的潛力」,非常重要。要培養出喜歡看書的孩子,秘訣就是讓家裡到處都是書籍。
這並不僅止於把書整整齊齊地排在書架上,而是在孩子放眼所及之處,如沙發旁、餐桌、廁所、床旁、電視上、廚房或客廳地板上,儘量隨意擺放眾多書籍。
藉由此舉,就能營造出「書籍」在每天生活中隨處可見、理所當然的環境。這個方法能夠消除對孩子而言,書籍是「高不可攀」的印象。因為,當可以隨意拿起書翻閱的機會增加後,孩子比較不會排斥書籍。
我認為,隨意擺放家中各處的書籍,真的就是「百無禁忌」。
舉凡如謎題、數學益智遊戲、英語繪本、昆蟲等書籍。孩子若能在遊戲之餘,順手拿起這些同時能夠鍛鍊腦力的書籍閱讀,那就太幸運了。
此外,像是家長自己會閱讀的書籍或雜誌等,也可比照辦理,事先隨意地擺放於家中各處。孩子若在偶然間拿起此類書籍,進而萌生興趣,也能成為增加困難詞彙知識的好機會。
在電視旁,放置「地圖冊」吧
再者,個人建議不同種類的書籍,也有其隨意擺放的適當位置。例如,請把「地圖冊」放在電視旁邊吧。新聞節目常會報導發生於日本或全球各區域事件。此時,如果「地圖冊」近在咫尺,就能立即翻閱,清楚記下相關名稱或位置。
而在餐桌或沙發上擺放「報紙」,總是出現在眼前,自然而然也就很容易伸手取閱。也請事先在餐桌或客廳中備妥「字典類」(電子字典也可)。
如此一來,在餐桌或客廳念書時,就能立即查詢了。即使孩子不看買來的書籍,也別放在心上,即使孩子不常閱讀擺放於家中各處的書籍,也請別放在心上。孩子比較會看自己買來的書籍,對於父母買來的書籍則興趣缺缺。
所以,家長抱持「總有一天會拿來看看吧」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現在沒有興趣,日後,時候到了,或許就會萌生興趣。
此外,當孩子不如家長期望,那麼常看書時,也請家長試著審視自己和書籍的關係。請問您有閱讀的習慣嗎?家長本身沒有閱讀習慣,就無法讓孩子成為書籍愛好者。
孩子是看著家長的言行,一邊學習成長,所以,首先請家長本身,先努力養成在孩子面前閱讀的習慣!
都是想要珍藏的好文,若是侵權請告知會立刻撤下: )
留言列表